中新网南宁12月7日电(陈沿佑)“截至今年10月,广西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151万千瓦时,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8.8%。清洁能源连续5年全额消纳,累计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267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名全国前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莫前锋7日介绍。
当天,广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莫前锋介绍,当前广西重点围绕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化能源领域改革等三方面举措,积极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优化能源发展布局,持续大力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同时加快新型储能发展步伐,推进南宁抽水蓄能、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到汽车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较2020年翻了近两番,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广西模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莫前锋说。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重中之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索申敬介绍,广西正以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一轮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高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学术支持的“游走——刘巨德艺术作品展”日前在北京悦阳空间开幕。
“游走——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在京举办。悦阳摄
刘巨德,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刘巨德先生国画、陶塑、瓷艺作品共70余件,展览作品为刘巨德先生近几年来艺术探索的代表性创作,其中国画有《大青山》、《大荒山》、《红草地》、《雀鸟灵光》、《花开后草地》、《风吹过后草地》以及装置艺术《流沙湾》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王宏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家王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王镛当日表示,刘巨德先生的艺术特色在于他有非常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我们欣赏刘巨德先生作品,应该深入地领会他背后的美学。这一点,对于提升我们当代中国画的学术素质能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刘石表示,刘巨德在创作国画的作品当中,融入了很多西化的手法,包括构图,形成了中西汇通的一个典范。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5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