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武汉12月7日电 (宋孝天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王继亮 聂文闻)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补心”的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玥玥(化名),回到协和医院复查,这是国际首例成功实施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该瓣膜是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董念国团队突破传统生物瓣膜的耐久性难题,历时20余年自主研发出的全球首款新型细胞化瓣膜。
今年5月,玥玥被紧急送往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经检查发现,她的肺动脉瓣已重度反流,且肺动脉存在瘤样扩张,右心室扩大近一倍,右心功能不全,亟须手术治疗。
“新型细胞化瓣膜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自体细胞会在瓣膜材料内部生长,具有组织重塑与修复能力,不易发生钙化衰败,利于患儿恢复肺动脉瓣功能。”董念国介绍,考虑到玥玥年龄小,现有临床生物瓣和机械瓣均不合适,经探讨评估后,决定为患儿实施经导管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
董念国以右心室流出道作为穿刺点主入路,将形似并蒂莲花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通过一根细细的介入导丝送入玥玥的肺动脉。安装完毕,植入的瓣膜在患儿体内徐徐展开,肺动脉瓣无返流、无瓣周漏,瓣膜置换过程仅5分钟。复查心脏彩超显示,玥玥术后恢复不错,人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右心较术前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 【编辑:张燕玲】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李强7日在京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同两位主席举行会见,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我们要从变化中找到需要始终坚持的“不变”,即坚持对话、反对对抗,坚持合作、反对“脱钩”,坚持和平、反对冲突,更好把握中欧关系前进方向。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更多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加强互利合作和多边协调,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建设性、互惠性、全球性。中方反对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准则,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希望欧方审慎出台限制性经贸政策和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愿做中国可信可靠的伙伴,希同中方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深化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双方充分肯定今年中欧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将继续办好各领域各层级机制性对话。双方将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双方将深化经贸、绿色、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加强碳排放交易合作,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吴政隆出席。 【编辑:钱姣姣】